2016年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习水县政协副主席、四渡赤水纪念馆馆长罗永赋接受了求是网的采访。同年11月30日,该网微信平台和微博同时发布了“四渡赤水:毛泽东平生最得意之笔”的视频,今天,我们再次推送,以铭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视频时长5分45秒,建议在wifi条件下观看)
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他问毛主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哪一仗是他打得最好的?毛主席摆摆手说都不是,四渡赤水才是平生最得意之笔。得意在哪些地方呢?从人数上看,国民党军是40万,红军是3万,40比3是绝对的优势,红军是绝对的劣势。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跳出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
遵义会议后,红军兵分三路从遵义出发,准备到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但来到赤水河畔的时候,在习水县的复兴场遇上了川军,走不过去了。毛主席、朱老总、周恩来他们就决定在我们土城的青杠坡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再轻装前进到泸州和宜宾之间渡江。
1935年1月28日,青杠坡战斗打响。青杠坡战斗主要由红三五军团参战,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位国家主席、一位开国总理、五位国防部长、七大开国元帅和五百多位开国将军都在这里参加了战斗,这是一场中共战争史上参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非常惨烈,红军伤亡3000余人,实在难以再打下去,于是在土城古镇老街上开了一个会议,决定撤出战斗,由周恩来负责架设浮桥,朱老总回青杠坡前线指挥,陈云同志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的笨重物资。红军在当天晚上把浮桥架设好以后,第二天凌晨离开土城,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
红军从土城青杠坡战斗撤出后,事实上是来了一个金蝉脱壳,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沱、元厚等渡口西渡赤水河,离开了土城。
当年红军来到土城后,把盐仓打开,把盐巴分发给了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在那个时候吃不上盐,拿到盐巴后,他们欣喜若狂。后来红军要过赤水河的时候,老百姓就主动把家里的门板和船只送来支援红军,给红军搭建浮桥。在青杠坡战斗中,附近永安寺的僧人积极参与救治红军伤员,还有当地老百姓帮助红军、救助红军,留下了很多佳话。
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部队南北往返数次,东西驰骋千里,消灭了国民党军四个师、两个旅、八个团,共计1.8万多人,是毛主席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它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来源:求是网
微信号 : sdcsjng
微博:@四渡赤水纪念馆
网站:www.sdcs1935.com
编辑:曹行燕 审核:袁正纲
:
:
:
:
:
:
:
:
:
:
:
:
:
:
:
: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
客服
分享
微信
微博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