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资讯 > 详情

四渡赤水博物馆群“十一”见闻

发布时间:2016-10-02 19:28:14 来源: 四渡赤水纪念馆 作者: 春来燕 阅读量: ...

编者按:国庆小长假的到来,许多人都有了休息、出游的机会,或返乡访友,或出门旅游。但有这么一群人,好们依然坚守工作岗位,只为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好文化服务。你或许在游客服务中心见过她;或许在检票口见过他;或许她还为你讲解过。有更多的人我们看不到,但他们的工作保障了文化事业、公益事业和蓬勃发展。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她们,看看发生在她们身边的事。



祖国生日,那些坚守岗位的人儿


金秋十月,迎来“十一”国庆,这是举国同庆的日子,大家都在讨论着“去哪玩,哪比较好玩的”的问题,而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全体员工们却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能有一个美好环境添砖加瓦,以辛苦的劳动为祖国的生日献礼。

土城艳阳高照。正午时分,闷热的天气中酝酿着一份焦躁,领票窗口上的工作人员抹了抹额头的汗渍,依旧热情的微笑着给游客递上门票。由于陆续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纪念广场上排起了长龙,人们心中难免有些急躁。此时,我们的负责咨询工作的人员立即为急切的游客们送上一杯清水,耐心的作出了解释,并帮助游客取得了门票。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展厅中,宣教部的讲解员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饱览红色盛宴,不时的顿足为游客细心讲解。

四渡赤水纪念馆物管部的全体员工,坚守在每一个岗位上,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来游客。由于今天游客特别多,为减少游客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的检票口等待时间,物管部增加了两名保安人员,他们耐心的引导游客对随身物品的安检工作。同样坚守岗位的还有保洁部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身影在各个场馆中游动,做到随时随地的保洁任务,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干净的参观环境。

秋风化雨,他们都用的实际行动,确保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各项工作的有序而规范的进行。坚守,是他们无悔的选择;坚守,是他们崇高品质之所在!为他们点赞!

袁图强、苏科才

重温革命激情,庆祝祖国生日

长征胜利81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正直四渡赤水胜利81周年,全国掀起了红色的热潮。在举国同庆的日子,四渡赤水纪念馆博物馆群迎来了四方游客。   

在巍峨雄伟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游客们认真端详着铭文,表情庄重;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序厅,游客瞻仰栩栩如生的伟人雕像,驻足观看红军留下的各种红色文物,感受长征留下的革命火种,体验四渡赤水战役中血与火的洗礼,领悟四渡赤水精神的深刻内涵。

 四渡赤水纪念馆的缅怀厅里有一个大屏电子留言薄,还有纸质留言簿,许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留下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恩和敬意。

“我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

这句话是一位名叫唐梓鑫的小男孩留在纸质留言薄上的。

唐梓鑫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就特意带着8岁的儿子,驾车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他认为回忆峥嵘岁月,重温革命激情,是庆祝祖国生日的最好方式。对孩子的爱国教育要从小培养。作为父亲,在假期里,一方面想带孩子出来游玩放松一下,另一方面想让他了解一下革命的艰辛,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爱国的含义,以后努力学习,报效国家。” 

此外,笔者发现,众多游客在四渡赤水博物馆群的各个场馆中驻足观看,诸多弥足珍贵的实物、照片及展板,详细展示了四渡赤水战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毛泽东、朱德等伟人旧居馆重现了先烈的革命道路和爱国情怀。

 随访中,一位来自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的陈姓大学生跟笔者说道:“花谢花开,落叶无声。功绩已成历史,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中国能有今夕,都是先辈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的小雨将这革命的老区打湿。历史遗留下的不朽精神、坚定的革命意志已汇聚成中国龙的骨髓,注入到了伟大的中国梦中,这是中国人永远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永恒的自豪!

赵伟 



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宣讲工作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主席平生得意之笔,人们开始追寻历史的源头,零距离感受伟大的壮举。正直国庆佳节,四渡赤水纪念馆迎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大早纪念广场就被“占领”。

“敌我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红军部分阵地被突破,危机关头,朱德总司令亲上火线指挥……陈庚、宋任穷率干部团发起冲锋,浴血奋战……”讲解的声音从展厅中不时传出。

为游客讲解的正是四渡赤水纪念馆宣教部的讲解员任丹彤,今天已经是她的第四场讲解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展线长400余米,只说明一个问题,她已经穿着高跟鞋在场馆中往返行走了3000余米。作为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讲解员,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日复一日的为广大游客讲述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

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讲解员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是一支朝气磅礴、积极向上的队伍。他们是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形象窗口,为了全面做好国庆期间的讲解任务,除平日加强学习以外,他们还抽出空余时间对场馆的讲解词进行了自我修改,以适应个人讲解的需要,并对部分不大熟悉场馆的讲解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讲解过程中加入了小节目,以便更直观的向游客展示。

面对繁重的讲解任务,她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完成讲解服务工作,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毛主席的“得意之笔”,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成为四渡赤水纪念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宣教部主任吕相璇说道:“虽然这段时间我们会很累,但我们很开心,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追寻历史的足迹,来关注土城红色旅游的发展”。

高红芳 

文明旅游 从自身做起

早上8点,来自己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井然有序在四渡赤水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排起了长队。一位阿姨提醒同行人员:“先把身份证拿出来准备好,这样可以节约后边排队的时间”。旁边的人也被感染,纷纷拿出身份证静静的等候。在安检口,游客自觉取下包放在安检机检测。离开吸烟区自觉掐灭烟头,将烟头丢进防燃的垃圾桶。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的青杠坡战斗场景旁,一位小朋友正想趁工作人员不注意,伸手去摸一摸场景中的树是不是真的。他妈妈看见后,轻轻的拉着他的小手指说标实牌说:儿子,你认识这几个字吗?小朋友看了看说:我认识呀,请勿触摸。妈妈:那干嘛还伸手过去呢?小朋友红着脸说:妈妈我错咯,下次不会了……   

这几件事虽小,却折射出国民旅游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做到了文明旅行的严于律己。游客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再对旅游的环境进行随意破坏,我想这是文明的进步,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表现。

杨松


游客至上,服务至上

时值金秋,土城气候宜人,正是旅游的大好时节。今天是国庆佳节,通过近几年来网络、微信以及公众平台的大力宣传,四渡赤水纪念馆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关注,知名度相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升。


国庆黄金周第一天,我馆迎来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带领着游客参观,认真讲解,让大家了解了红色文化、革命历史,受到广大游客的纷纷点赞,游客们表示,一定会牢记革命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馆一直秉承着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每一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

陈乜佳




追寻先辈足迹、体验千年古镇

今天,正值国庆佳节,四渡赤水纪念馆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散布在古镇老街上的各个陈列场馆、伟人住居也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明显能够感觉到,今天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的游客比平常多了数倍。

国庆长假,与其挤到各大名胜景区看人山人海,不如来场与众不同的“红色洗礼”,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天正好又是国庆节,因此选择到土城、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游览的人不在少数。来自仁怀的教师杨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说:“今天是祖国母亲生日,虽然不能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但是来到红军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追寻革命先辈们的足迹,缅怀革命先烈同样很有意义。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讲解员讲解非常到位,富有感染力,不仅让大家深入了解了四渡赤水那段历史,而且还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就是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当年多少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牢记历史,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革命精神,以他们为榜样不断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向前。”

在与杨先生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如今大多数人对于旅游的理解,不是那种简单的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到酒店就睡觉的旅游,而是如何让旅游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值得回忆,更加有收获感。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等,国民的旅游观念也变得越来越理智和科学。旅游已不仅仅是人们休闲、放松、娱乐的一种途径和方式,通过旅游带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耐心、细致、精彩的讲述中,前来参观的游客被当年红军四渡赤水那段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革命历史所深深吸引,仿佛身临其境,心中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许多游客久久凝视着展墙上一组组珍贵的革命历史照片,认真细看着四渡赤水战役中那些英勇的革命事迹介绍竟然忘记挪动脚步……

步出四渡赤水纪念馆后门,一阵欢快、悠扬的歌声传来,迅速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注意力,游客们纷纷购票进入土城古镇老街与苗家儿女们共同跳起芦笙舞、竹竿舞,不亦乐乎。

范 勇


客栈供不应求

十月一日,国庆黄金周第一天,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大部分旅客们正在赶往各地旅游的路途中。

但土城古镇上已是人头攒动,来红运楼酒店询问住宿的客人骆驿不绝。可是我们红运楼酒店10月1日的房源,早在一个月之前就预订出了80%,前天已经全部预订满了。只能耐心的向客人解释,再向客人推荐周边的宾馆和客栈。几位北京的客人参观完酒店的环境后说:你们客栈环境清幽雅致且古色古香很有品味,只可惜已经没有房间了,遗憾啊!!另一位女士说:你们能给我张名片吗?我们争取到下一个景点看完后,再回来住一晚。

到下午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商场的销售比平时多了三、四倍。近年来土城的红色旅游迅速升温,为革命老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罗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