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烈日下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馆内依旧游人如织,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热情讲解的青年引起了观众们的关注。他们是由天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的14名大学生组成的暑假社会实践队,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南大学子们分成五个小组,对展厅内容进行讲解。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解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风雨历程,引领观众通过展板上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历史,带领观众体验多媒体“红军标语”书写屏、“突出重围”游戏体验台。观众兴趣盎然地听着讲解,观看着文献文物,有时还提出问题和南大学子相互探讨。讲解过程中,南大学子们协助纪念馆工作人员,维持展区公共秩序,确保了参观的畅通性。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青杠坡一战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谱写了毛主席生平得意之笔——四渡赤水,转战62天,经过23个乡镇,在习水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南开大学的学子们对“四渡赤水”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了解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深切感悟红色文化,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弘扬革命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了此次志愿讲解活动。
为让此次志愿讲解活动顺利开展,南大学子们在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并提前一天抵达土城,向我馆讲解员“取经”,在馆内演练讲解。8月6日学生们在我馆开展了一天的志愿讲解活动,并与我馆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南大学子柳晓宁说,一天的志愿讲解工作,我对红军四渡赤水这段历史和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深切感受到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钢铁般的精神,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雄才伟略、足智多谋。感谢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我们实践队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让此次志愿讲解活动丰富了我们南大学子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意义。
南大学子李克凡说,经历了一天的志愿讲解工作,我们理解了纪念馆讲解员工作的艰辛,也感到讲解员身上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在向观众讲解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时,我们似乎也进入故事中,随着红军跋山涉水,跨越艰难险阻,冒着枪林弹雨,为党、为国家、为革命的胜利与人民的自由而作出巨大的奉献和牺牲。红军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团结奋斗等精神都深深的感动了我们。
据悉,为了解遵义厚重的红色文化,南大学子还将前往遵义会议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摄影:南州大学杨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