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天气好,远方贵客来。12月8日,千年古镇土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当天下午两时许,前来习水参加2018年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和“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作家看习水”创作采风活动的200多位作家来到土城,进行创作采风活动。
青杠坡烈士陵园祭奠仪式
在远远走近的嘉宾中,有我们熟悉的作家,看到他们,如同读到他们优秀的作品,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落泪是金》,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笔下的优秀作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评论家李炳银的《生活·文学与思考》,引发强烈共鸣;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作家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同样脍炙人口;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黎光的《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让读者记忆深刻。
县委书记向承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苟明利,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冯沛红,土城红创区党工委书记、土城镇党委书记刘绵定等陪同报告文学作家们,参加了土城的采风活动。
诗朗诵《他们的名字》
青山埋忠骨,忠魂绕青山。依山而建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苍松翠柏,庄严肃穆。当天下午2时半许,领导和嘉宾手持黄色的菊花,缓缓登上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青杠坡战斗是四渡赤水的发端之役,是红军历史上参战级别最高的战斗,我党的两代领导核心、三任国家主席、一任国务院总理、五任国防部长、七位开国元帅、三百多名开国将军,当年带领红军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3000多红军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客人感动得潸然落泪
何建明代表全体来宾向红军烈士敬献花圈。我馆21名讲解员向来宾们朗诵讴歌红军精神的诗《他们的名字》,大家被红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精神深深感动,好几位客人不禁潸然落泪。
随后,作家们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贵州航运博物馆、土城十八帮体验馆、宋窖博物馆、土城渡口等地参观。
客人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参观
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作家们十分认真的听讲解员讲述了四渡赤水战役的情况。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发锁表示,他在创作长篇纪实作品《围困长春》时,曾研究过四渡赤水这段历史,但是远远没有今天亲身感受这样翔实,他说,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贵州航运博物馆观看《赤水河船歌》
悠悠赤水河,清澈秀美。赤水河畔,粗犷的《赤水河船歌》格外高亢,一队纤夫肩负纤绳、手扒岩石匍匐于岸边,船上梢公板舵领号,纤夫们整齐地喊起号子,一步一步地把船拉上了滩。在贵州航运博物馆前,我馆员工为嘉宾们展示了当年赤水河边上纤夫拉纤的艰辛场景。
从航运馆参观岀来,一位讲山西方言的客人说,在这里,我们全面的了解了贵州航运的历史,通过贵州航运的发展史,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的成就,也充分展示了贵州人民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
客人在宋窖博物馆参观
作家们体验习水红苗的竹竿舞
采风活动中,土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红色底蕴给作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来宾们纷纷表示,这样接地气的采风活动收获了故事,汲取了素材,激发了灵感,回去后会围绕习水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等主题,用敏锐的目光、独特的视角、优美的笔触,抒写这块红色土地的新风貌和新成就。
文图:邹丹羽、吴林侠、王为、曹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