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请问岷山路移民搬迁小区的学生属于哪个学区?”
“七小距离安置房有多远?”
从土城前往习水县城的车上,四渡赤水纪念馆副馆长袁正纲一直在与岷山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七小的老师电话咨询。
1月20日上午,袁正纲的帮扶户尹叶萍终于答应今天要从家里来县城看移民搬迁小区的新房子了,袁正纲十分欣慰。他赶紧人托人的打听尹叶萍最为担心的她小儿子读书的问题。

尹叶萍的家在寨坝镇合心村边远的复兴村民组,一早岀门,转了两趟车才到习水县城,在车站接到她,一见面,果然尹叶萍就急着问孩子读书的问题,中午饭可不可以在学校吃,住的小区周边能不能找活儿干等等。袁正纲耐心地一一为她解答。
走进汇泽苑3栋1单元她未来的新家,走进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站在一间间屋子的窗边,尹叶萍看得十分认真、十分仔细,她对房屋的户型、结构、采光都很满意。
从新家走出来,尹叶萍又来到东皇镇第七小学,了解她住的小区与学校的距离,看到离小区不远的地方,是一家工业园区,对于既勤快又能吃苦的尹叶萍来说,她对进城务工心头也有了底。
进城来看到的一切,和此前袁正纲给她说的完全一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让尹叶萍少了些先前对习水县城和对新家的陌生感,也少了许多对未来的担忧。尹叶萍坦言,为了让儿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努力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自己,城里面确实要比农村的机会多。憧憬未来的新生活,尹叶萍心中升腾起新的希望。

袁正纲告诉尹叶萍,孩子就在家附近读书,学校有免费的营养午餐,你儿子读书的事你就尽管放心。你愿意到附近的建设工地打工,还是想进企业去上班,我都会帮你想办法。只要人勤快、只要能吃苦,不愁找不到事做,勤劳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尹叶萍深深知道,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负担会越来越重,自己也会慢慢变老,很多体力活以后也干不动了。但毕竟城里要比农村的机会多,再怎么都要会比以前的日子更好过。在送她去车站回家的路上,她几次提到孩子的未来,她明白,为了儿子,只有搬下来山来,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尹叶萍是袁正纲在合心村帮扶贫困户中最为特殊的一户,也是袁正纲最为牵挂的一户。她的老家远在云南文山,几年前离异后结识了合心村远去文山打工的罗开友。不久,尹叶萍带着自己的儿子随罗开友千里迢迢来到他的家乡,组成了新的家庭。很快,他们的小儿子也降生了。不幸的是,去年罗开友因病去世,丢下了她和两个儿子,一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身上。凭着党的扶贫好政策,凭着她自己勤劳与苦干,凭着袁正纲这两年多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尹叶萍家算是脱贫了,但看着大儿子已经上初中,眼看小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尹叶萍有了更大的压力。
去年9月,尹叶萍的老公罗开友去世后,袁正纲萌生了一个新想法,动员她搬到县城去,这才是让她真正脱贫的唯一出路。可尹叶萍总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袁正纲一次次去她家找她谈,前后和她谈了不下十次,最近一次是2018年11月23日这天,袁正纲又一次去找到尹叶萍,磨破了嘴皮说破了天,好不容易才请她走出大山。
摄影: 王为
微信号 : sdcsjng
微博:@四渡赤水纪念馆
网站:www.sdcs1935.com
编辑:曹行燕 审核:袁正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