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的电话,告知我被录取了,要求我第二天到四渡赤水纪念馆报到。听到这个消息我十分开心,没想到自已这么幸运。因为当时有三十多位参加了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竞聘,且只录取了7位,我以第4名的成绩被录取。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也很喜欢的一份工作。
赵小丽
入职四渡赤水纪念馆的第二天,我参加了原创诗朗诵《巍巍青杠坡 悠悠赤水河》的排练,我们从上下场顺序、动作、表情、语速、道具、感情的表达等环节,都经过无数次的演练,力求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通过一个周紧锣密鼓的排练,在清明节祭奠活动中,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原创诗朗诵得到近乎完美的呈现,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
参加《长征组歌》演唱(右一赵小丽)
接下来,就是练习讲解。要求我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能独立完成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三个月内能完成四渡赤水博物馆群和土城各个景点的讲解,半年后对我们进行考核、评定星级。这对于我们没有任何基础功底的新人来讲,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但在培训中,我们得到了老前辈热心的指导,一切从零开始,从站姿、面部表情、姿体语言、手势、语速、普通话等的每一个环节,她们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我们很快通过了层层考核,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讲解员。
贺国强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考察(右三赵小丽)
在近五年的讲解生涯中,我讲解场次达两千多场,接待游客万余人。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面对不同的人群,我们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把他们当亲人、当朋友,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和掌声。
“长征哥”杨波与大家交流(右二赵小丽)
记忆最深刻的是在2012年的夏天,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计划用1000天时间徙步重走长征路的杨波,被大家称为“长征哥”。当我接到讲解任务后,我便开始在百度上查看了他的相关信息,对他的这种精神和执着由衷的敬佩。在我看到长征哥的第一眼,个子约1米6左右,身穿红军装,皮肤黝黑,看上去十分瘦小。他手推一辆两轮手推车,上面放着一些物资,还有一面很醒目的红色旗子,上面写着“长征”两个大字。我把他带到游客中心把行李存放好,在游客中心休息片刻后,就带他进馆参馆。他看得比较仔细,馆内的每一张线路图、每一块展板、每一件文物都看得比较仔细,在讲解过程中,除了我给他介绍以外,他还跟我讲了许多关于长征途中的人和事,这一次讲解让我收获颇多。平时讲解只需40多分钟,这一次,我们用了3个多小时。参观结束后,他从书包里翻出一本记事本,上面记录着长征沿线人们对他的祝福和捐款签名。杨波说,这是他从于都走到贵州土城这段时间里,大家给他的支持和祝福,这本笔记本我随时带在身上,有他们的陪伴,在长征路上,我一点也不孤独。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开展宣讲红军长征精神的活动,他说,“用我的亲身经历,把红军长征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重拾‘不怕苦、不怕死’的红军长征精神”。长征哥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在此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提醒我,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累,一直走下去。
赵小丽近照
我特别喜欢在纪念馆工作的日子,喜欢纪念馆的工作环境,纪念馆就是一个大家庭,领导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前,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都以馆为家、以馆为荣。
我很庆幸,也很感激,在纪念馆工作的那些年,那些年我的青春宛如一张白纸,正是那些丰富多彩的工作,以及工作中得到的指点与帮助,教会我去描绘青春最新最美的图画,我正是从那些平凡而苦累的工作中走向成熟和坚强。每当听到纪念馆取得成绩的时候、每当打开纪念馆工作相册的时候,我心里特别的激动、也感到特别的温暖,总会涌上许多乡愁般的记忆和怀念。或许是生命中的最珍贵,或许是记忆中最美好,无疑都凝化在岁月里,沉淀在我的生命中。
赵小丽
赵小丽,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同年获得贵州省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取得了国家级初级导游证。2010年4月考入四渡赤水纪念馆担任解讲员一职,在纪念馆工作期间,曾参与接待吴官正、贺国强、贾庆林等领导同志。2014年9月进入土城红旅公司,担任土城景区运营管理公司负责人。2018年9月,担任习水红城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习水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