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五岁,正在为解不开的方程式而发愁,正在为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而努力。也正是那年,村里一直传扬着土城正在建设四渡赤水纪念馆的消息。
没隔多久,忽然听说纪念馆就要开馆了,还要举行盛大的开馆仪式。天生好动的我,自然也想去看看热闹,巧的是纪念馆开馆那天正好是我的生日。不巧的是开馆这天并非周末,很遗憾我未能亲自见证这个特别的日子。
当时的我,从未想过会成为一名四渡赤水纪念馆人。但与四渡赤水纪念馆的不解之缘,也许就在7月9日这天结下了。
我家距离土城镇不到5公里,从小就经常在土城镇上玩耍,算得上半个土城人。从小就听大人们讲当年红军长征在土城驻扎过,在青杠坡打了一仗,但不曾想过会在土城,距离我家那么近的地方建立起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专题纪念馆。
2013年暑假,我第一次真正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和伙伴们早早的领取了免费参观券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完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将士冲锋陷阵,鏖战青杠坡,在最危急关头朱总司令策马飞身最前线;红军浴血奋战娄山关,钟赤兵三次截肢等等红色故事,让我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那一天,一种莫名的感动在我心中涌动,日后这种感动如星星之火一点点激起了我对红色文化事业的向往。
2016年,在习水县事业单位的招聘中公告中让我眼前一亮,那正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四渡赤水纪念馆。我立即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我如愿考入了四渡赤水纪念馆。
工作四年有余,一桩桩、一件件往事,长成记忆,存在心底,历历在目。
还记得2017年8月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许其亮到我馆考察。刚休完产假回来上班的我,担任纪念馆展厅中红军情报工作场景中的电报员,也就是穿着红军装,坐在老式发报机前扮演一名报务员。随着许其亮副主席离我越来越近,我紧张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脑子一片空白,只想着要严肃,要专注,尽力还原出电报员当时的工作场景。可能是因为我的扮演太逼真了吧,许其亮一行竟在发电报的场景前停留驻足,还有随行的领导在议论,到底我是不是真人,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我心中窃喜,这算是圆满完成任务吧。
二排左二袁祖碧
2017年7月30日,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一行到土城考察,观看完四渡赤水纪念馆艺术团演出的《长征组歌》后,他称赞四渡赤水纪念馆艺术团的演出很接地气,他说,虽然我在国家大剧院、在人民大会堂看过许多精彩的演出,但是四渡赤水艺术团的演出仍然毫不逊色,演出非常成功。虽然艺术团只有四十多人,乐队也只有十几个人,但整个演出情感真挚、声情并茂、生动感人至深。不但演唱人员唱得好,乐队伴奏也好,不但指挥得好,朗诵也好。
我是艺术团的合唱演员,回想起之前的每一次演出,我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认真真地练习每一个平舌音翘舌音,练习每一个表演动作,出色的完成每一次演出。董部长的一番勉励,让我觉得作为四渡赤水纪念馆艺术团的一员是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顷刻间,仿佛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作了甘甜。我暗自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2018年1月,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四渡赤水纪念馆艺术团“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袁祖碧到学校看望贫困户家的孩子
2017年7月,举全馆上下打响了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攻坚战、持久战,在鏖战那些日子里,没有节假日,也不分白天黑夜,人人身上有重担,个个身上有任务,加班加点,你追我赶,2018年9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三批国家二级博物馆评审名单,四渡赤水纪念馆赫然在列,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一年多来四渡赤水纪念馆人不分的辛苦与付出没有白费,消息传来那一刻,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时间,关于我馆荣升国家二级博物馆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转“疯了”。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将奋力书写我与四渡赤水纪念馆的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四渡赤水纪念馆人。未来,我仍将与四渡赤水纪念馆同呼吸,共成长!
(作者系四渡赤水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 袁祖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