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激烈的现场角逐终于结束了,2019年12月14日夜,冬日的北京已显得寒冷,我们来到鸟巢观赏夜景,放松心情。鸟巢是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是北京的新地标和著名旅游景点。站在鸟巢前,尽管七彩的灯光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但我们大家若有所思,惦记着参赛的结果。
20时23分,我们馆研究室副主任曹行燕发了个朋友圈:“四渡赤水纪念馆选送的‘革命文物保护宣传’案例,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我心头一惊,她怎么知道这一消息,再仔细一看,消息来源为国家文物局,确认啦!喜讯传来,我们三个人站在鸟巢前的广场上,十分激动,我从心里欢呼:“我们赢了!我们得全国大奖了!”那一刻,我的内心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既高兴、激动又有点想哭,这是一种全力以赴做成功一件事后,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满满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宣传推介活动”是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学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协办。活动自2019年7月启动以来,经过革命文物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推荐和革命文物单位自主申报,由宣传推介活动办公室组织资格审核,共有46项案例进入初评。经过初评,20项案例入围终评。
2019年12月13日,副馆长刘军带领我和袁祖碧出征,来到终评会现场北京东三环南路的北京五环大酒店。
终评会采取现场汇报演示、专家和与会代表分享交流的方式进行,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演示汇报结束,按照活动章程和评审办法,专家组进行评议投票,最终产生十佳案例10项。第二天上午,竞争激烈的终评会在五环大酒店会议厅上演。我们观看了兄弟博物馆现场汇报演示情况,组委会规定汇报演示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但到12分钟提示铃声响起时,好几个馆草草收场,汇报演示质量大打折扣。
万幸的是我们汇报演示安排在下午时段。终评会中场休息时间,我们抓紧吃了午饭便聚在酒店房间,按照汇报演示要求进行现场演练,尽管赴京前文稿汇报与PPT播放的融合度已演示N多次,可一遍拉下来,汇报时间竟超出了20分钟,这肯定不行。时间紧迫,我们赶紧修改压缩汇报材料,既要保持我们馆的特色,凸显亮点,又要掐住时间,忍痛割爱。刘军负责现场汇报,袁祖碧负责PPT播放,我负责记录时间。同时,还要将文稿时间和PPT进行重新融合。那个中午,我们像打了鸡血,血气方刚,这个是亮点,可以展示我馆的特色,应该保留,那个是共性的,很多博物馆都在做,我们可以删掉。一次又一次反复修改,一次又一次反复演练,中午的时间过得飞快,离下午的现场汇报演示还有最后几分钟,组委会后勤老师在微信群里发信息,告知大家因时间关系,现在不能打印汇报材料了。我急了,赶紧与这位老师打电话,请他无论如何要帮忙给我们打印一份,在临上场的那一刻,我们最新版的汇报演示材料新鲜“出炉”。
刘军、袁祖碧上场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刘军有很强的现场控制力,面对参赛单位代表和专家评委,他镇静自若,在汇报中,语速适中、流畅。袁祖碧在演示PPT中也配合默契。“14分26秒”,在台下监测时间的我一看,汇报演示顺利完成,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看着他们从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那时的他们就像英勇出征凯旋而归的勇士,意气风发,威风凛凛。我整个人打心底里放松下来。2019年年末的北京之行,我见证了精彩,见证了成功,将终生难忘。我馆荣获全国大奖也启迪自己,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默默付出,才能走向成功。
(作者系四渡赤水纪念馆陈列室主任 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