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家乡。从去贵州水利水电学院读书,到在黔西电厂工作,八年之后,我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回到了土城。
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意味着要去寻一份新的工作,开启一种新的生活。
2016年春节期间,习水县将开展广场舞比赛,我作为长征街社区的一员,每天都带着孩子们在土城老街的一个小广场上排练,准备参赛。没过多久,听说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艺术团要招能歌善舞的人,我找到原四渡赤水艺术团的团长李宛儒毛遂自荐,我说,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歌舞演员,但是我喜欢唱、喜欢跳,无论流多少汗水,付出多少辛劳,我都会去努力。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她,我成功的被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艺术团录用了。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也展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都是班上的文艺委员。我的梦想很简单,就想着当一名幼师,工作单纯,每天可以教教孩子们唱歌跳舞,这也算是我想要的生活了吧。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明确的表示反对。我听不进他们的意见,到了初三连中考都不想参加了,一心要考幼师,结果被宠爱我的父亲狠狠的揍了一顿,只是父亲比我哭得还伤心。无奈之下,我离开土城,走了一条父母为我选择的路,他们是为我将来有份轻松有保障的工作。谁知道一进学校就被当上文艺部长,心里的不乐意终于烟消云散,在学校,我几乎把全部的心思用在了开展学校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专业课程全被抛到了脑后。
毕业后到黔西电厂工作,正式成为一名水电工人,这让我十分的无奈,心想着自己的梦想可能从此终结。
陈乜佳在村里演出
八年之后归来,进了艺术团,我感觉像鱼儿回到了大海,我的梦想之光又被点亮了,激动之余,我给李宛儒发了条短信,我说这是:转角遇到了“爱”。她勉励我,从零开始,从头再来,力争把艺术团打造成一张响亮的名片,像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样名扬四方。这个远大的梦想,就这样树立在我心中了。
馆领导对艺术团的工作十分重视,每次大型活动彩排,馆长罗永赋都会到场指导,他对工作的热情激励着我们,他一句鼓励、肯定的话语,都会让我感动好久,感觉特别温暖,让我越来越觉得纪念馆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也爱上了这个家。
这些年间,我们这支草根艺术团迎风冒雨,翻山越岭,走进企业、走进乡村、走进机关、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军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红色文化。演出我从不缺席,每场演出归来,我都会仔细回看演出视频,找出不足,不断提高演出质量。
一年后,我成了四渡赤水艺术团的副团长。从那时候起,纪念馆里小到两三个人的情景表演,大到上百人的《长征组歌》演出,我都能很好的掌控了。
我很喜欢表演,常常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感动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贫困村演出,演出中我和同事表演《最美丽的女人》,讲述的是贺子珍在长征中生下孩子,还没来得及多看一眼就不得不送人的故事,当朗诵到“她还没来及看一眼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时,我看到现场的一群可爱的孩子,一双双天真纯洁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们,看到眼前的场景,我和我的同事无法控制情绪,失声痛哭了起来,好一阵,才断断续续的将节目表演完。一次次这样“失败”的演出,一次次地感动了无数的观众,一次次获得观众的掌声。
现地教学(左二陈乜佳)
2018年元月,四渡赤水艺术团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
陈乜佳近照
有一个故事还在继续,有一首歌仍在吟唱。回到家乡,入职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四年,青春里有生命激情的燃烧,有泪水和汗水交织的辛劳。心中永远的梦想,将激励我站在赤水河畔,为你放声歌唱!
(作者系四渡赤水艺术团副团长 陈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