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2月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等全国74家博物馆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13年筚路蓝缕,13年风雨兼程,我们将以铮铮质朴的红色情怀,以砥砺奋斗的拳拳初心,踏上新征程,再创新辉煌。自12月22日起,我馆微信平台将推出综合报道,记录回顾我们奋勇前进的那些年……
近年来,我馆致力打造“四渡赤水红”红色研学品牌,建设了“一营三区九园”研学营地,采取“研学+营地教育”模式,通过举办“红色故事讲述会”,推出“追寻红色记忆、争做时代新人”“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等红色研学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红色研学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一年来,共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培训127期,46412人次。 一、立足资源禀赋建好基地,推进红色研学有“广度” 作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立足资源禀赋,一方面深挖四渡赤水精神并作为红色研学基地建设的灵魂与主线,一方面利用土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等多元文化资源,着力拓宽红色研学教育的“广度”,建设了“四渡赤水研学基地训练营,华润科普实践教学区、青杠坡红色拓展体验区、黄金湾劳动实践教学区,亲子活动园、花卉观赏园、百香果体验园、蔬菜采摘园、劳动教育体验园、红色文化体验园、农耕文化体验园、青杠坡红色拓展园、黄金湾蔬菜游览园”等为主阵地的“一营三区九园”研学营地。 四渡赤水研学基地训练营突出“四渡赤水红”研学主题,以四渡赤水博物馆群作为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基础,通过“走一段长征路、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餐、听一个红军故事、诵一首红色诗词、观一场红色演绎”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研学模式,引导青少年在研学过程中探寻四渡赤水之“战”、体验四渡赤水之“奇”、融入四渡赤水之“情”、筑牢四渡赤水之“魂”。 华润科普实践教学区充分利用华润希望小镇资源优势,在占地近2000亩的区域建设亲子活动园、花卉观赏园、百香果体验园、蔬菜采摘园、劳动体验园、红色文化体验园六个园区。突出“科普实践”研学主题,围绕农耕科普、绿色游览、果蔬采摘、英雄故事等形式,将红色和科普有效结合,使青少年在研学过程中锻炼思维、加深认知,提高青少年观察事物、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黄金湾劳动体验教学区主要以黄金湾蔬菜种植基地为基础,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通过现场农业专家讲授+劳动实践的方式,使青少年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动手锻炼,增进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今年6月,我们和北京中国国刀国防教育基地签订共建研学基地合作协议,主要依托青杠坡战斗遗址,以红色拓展、体验实训为研学主题,共同打造青杠坡红色拓展体验教学区,希望通过拓展式训练+体验式教学让青少年在研学中重温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培育团队合作意识和善于执行、敢于担当的精神。 二、深挖特色内涵开发课程,推进红色研学有“深度” 四渡赤水战役作为红军长征的神来之笔,也是毛主席平生得意之笔。我们深入挖掘四渡赤水精神内涵,并将其融入到红色研学课程体系中,秉承“研以养心、行以为念、学以博识”的研学理念,深入研究“研学教育”的核心内涵,围绕研学地点和路线,以课程体系为重点,开发有“深度”的研学课程体系。通过增加研学课程深度,增强研学课程的教育性、针对性,激发青少年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四渡赤水研学基地训练营,我们以17个红色场馆为基础,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延伸出“追寻伟人足迹——四渡赤水·光耀千秋”、“青杠坡鏖战——坚定信念·筑梦未来”等红色场馆主题课程,开发了《四渡赤水出奇兵》《巍巍青杠坡》《寻找我心中的红军妈妈》《长征中的红军卫勤保障》等现场教学、《他们的名字》《少年中国说》等经典诵读、《红色故事讲述会》《红色影片鉴赏》《诵读红色书籍》等红色课堂。 在华润科普实践教学区,我们突出科普教育的研学核心,植入《花园秘境 》《劳动小能手》《蔬菜宝宝的家》《感恩有您》《秘密果园》《少年英烈袁咨桐》六个课程,让青少年在研学中亲近自然、认知生活,亲身体验、亲自寻找、亲自探索,在收获快乐中了解劳动、理解感恩,同时以少年英雄榜样的优秀品质影响青少年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青杠坡红色拓展体验教学区,我们重点打造《四渡赤水 突出重围》《红歌中的鱼水情》《竹林歼灭战》《奔赴战场 抢救伤员》《物资供给、驰援战场》等体验教学课程。 此外,我们在深度开发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沉浸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特性,创新提出“1+N”教学模式(即:研学+),主要以研学+“现场教学”、+“参观感悟”、+“体验探究”、+“情景演绎”、+“红色课堂”、+“信仰诵读”等形式,设置不同的研学任务,使青少年带着任务研学,真正学有所得、研有所获、行有所安、观有所感,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研的效果,助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强化精神传承讲好故事,推进红色研学有“温度”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在研学中举办“讲述红军故事·传承红军精神”红色故事讲述会,结合青少年性格特点,根据真实的历史事迹编写了《雪山上的小太阳》《血战雄关、独腿虎将—钟赤兵》《断肠明志、千秋凛然—陈树湘》《纪律严明、鱼水情深》《少年英烈袁咨桐》等200余个红色故事,注重选取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利用红军总参谋部驻地旧址,以故事讲述、情景演绎、角色扮演等形式,让青少年去追忆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看红色景区、听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传红色基因。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选取不同的故事,让参加研学的学生在有“温度”的故事中吸取成长的力量。2020年5月,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莅临土城调研,对我们的红色故事讲述会给予高度肯定和认可,贵州新闻联播等各大主流媒体以《举办红色故事讲述会、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关注量高达30万次。 四、注重持续发展提高质量,推进红色研学有“高度” 我们将注重提升研学基地和课程质量,推进研学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研学工作达到新的“高度”。以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优势,力争在10月前将三大教学区进一步健全完善,把三大教学区连成一线,与四渡赤水研学基地训练营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土城四渡赤水青少年红色研学旅实训营地,为申报国家级的研学基地和研学营地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希望能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四渡赤水红”研学主题,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引导青少年坚定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培植青少年永不言弃、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信仰和强大动力,共同传递理想信仰,播撒红色种子,讲好红色故事。 (母彦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