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讲解员:我还想去北京看天安门
发布时间:2021-01-19 16:59:43
来源: 四渡赤水纪念馆
作者: 吴林侠 阅读量: ...
1月13日,我馆小小讲解员到北京参加央视《赢在博物馆》节目录制后,回到四渡赤水纪念馆。尽管连日来她们很辛苦、很疲惫,但她们还沉浸在走进央视演播大厅一展四渡赤水纪念馆小小讲解员风采的激动和兴奋中。参加节目录制的唐芯、张子馨、柯晶晶等3名同学都来自土城小学,她们说,她们在央视展示的也是习水少年的风采,希望能再有机会走进央视,为全国观众讲述红军四渡赤水的红色故事。在央视的大舞台上,唐芯、柯晶晶分别讲述了留在赤水河畔的“老红军何木林爷爷”和“老红军宋加通爷爷”的故事,张子馨讲述了当年红军一渡赤水时搭浮桥用过的门板和纤绳的文物故事。这次到央视录制节目,时间紧任务重。9号上午,她们才拿到央视传来的故事定稿。虽然这3名同学担任小小讲解员已经有了两年左右的锻炼,但都没有讲过何木林爷爷、宋加通爷爷以及红色文物门板和纤绳的故事。拿到故事文稿后,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也是这次去北京的领队李双双,带着孩子们到展厅开始了强化培训,帮助3名小小讲解员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去背讲稿,培训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的情感、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纠正孩子们的发音问题。10日下午3时许,李双双把3名小小讲解员讲述的视频发给央视《赢在博物馆》节目组,节目组老师很快给出了意见,谁的语速稍慢了,谁的断句不恰当,谁的抑扬顿挫欠佳,谁的表情不够自然大方。李双双根据节目组老师的意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11日早晨,李双双带着3名小小讲解员和两位陪同的家长一起,从土城坐车去重庆机场乘飞机去北京,3名同学明白,在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与去央视讲红色故事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同学们都感到压力大,也都紧张,特别怕上台紧张忘了要讲的故事,在土城坐车去重庆的中巴车上,在重庆飞北京的飞机上,大家都在背讲稿,都在琢磨普通话。下午到了北京住进酒店,孩子们又立即投入训练中,李双双再次用手机拍下她们讲述的视频,发给央视节目组,节目组又提出了提升建议。当天晚上,《赢在博物馆》节目组老师专门来到她们住的酒店辅导3名小小讲解员。

12日上午8时许,李双双带着孩子们走进央视演播大厅那一刻,面对宽大的舞台、宏阔的空间、数百只变幻的灯光、几十台摄像机,孩子们突然一阵紧张,好在大家很快调整了状态。正式录制开始了,聚光灯从高空瞬间照亮舞台,悠扬的音乐从四面八方响起,小小讲解员们落落大方走上舞台,眼神坚定,望着摄像机镜头,配合舞台中央的大屏幕,把四渡赤水故事娓娓道来。唐芯说,当我站在亮丽的舞台上,我顿时紧张起来,但一讲起我熟悉的红色故事,我渐渐放松了心情,忘记了紧张。通过这次录制,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今后要把这次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讲解中去。陪同家长、张子馨同学的妈妈袁友香,柯晶晶的妈妈邓广琼在现场观看节目录制后十分感慨,她们说,看到我们的孩子作为小小讲解员走上央视大舞台,心情是既激动又欣慰。孩子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作为家长,要支持孩子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当好小小讲解员,为全国各地来土城旅游的游客讲好红色故事。《赢在博物馆》导演毕伟表示,此次录制非常顺利,他感谢孩子们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感谢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赢在博物馆》导演唐文彧告诉我们,此次录制非常顺利,不仅在讲解员们的讲述中感受到了红军四渡赤水期间深切的军民鱼水情,也在孩子们身上感受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力量。作为一个媒体人,希望通过央媒的传播途径,共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录制结束后,第一次去北京的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央求双双大姐姐:“带我们去看看天安门吧。”李双双赶紧联系节目组,节目组也很快派了中巴车。由于北京疫情管控,天安门一带不许停车,但当中巴车缓缓开过天安门时,孩子们把脸贴着车窗,看到只在书本上电视中看到过的宏伟壮丽的天安门那一刻,大家异常兴奋和激动。回到土城,孩子们表示,还想再去北京看天安门,看人民大会堂,游览故宫,去爬长城。此次上央视录制节目,遇到北京疫情反弹,进京管控十分严格,为此,土城镇中心小学、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央视《赢在博物馆》节目组对此也表示感谢。
(央视供图/文字 曹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