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 > 四渡赤水论坛 > 详情

赤水四渡棋一盘

发布时间:2020-07-20 10:06:02 来源: 四渡赤水纪念馆 作者: 费侃如 阅读量: ...

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延安一次谈话时说过:“赤水四渡棋一盘”。不论是象棋还是围棋,凡胜利者,无不很讲究布局,具有很强的大局观。纵观长征中的四渡赤水战役,共产党的毛泽东和国民党的蒋介石,确实象两名棋手,在川黔滇边境棋盘上激烈对弈,处于劣势的毛泽东,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将拥有绝对优势的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上,成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1935年1月28日晨,土城青杠坡战斗打响,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当日黄昏,中革军委和毛泽东意识到这是一次难以为继的危险战斗,当机立断,撤出青杠坡战斗。并根据各路敌军奔集川南追堵红军的新情况,改变原定从泸州至宜宾间北渡长江的计划,从土城附近和元厚两地西渡赤水河。

1月29日拂晓,红军各路纵队紧张有序地全部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有了军事指挥权进行的第一个作战行动,因而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评论。无须讳言,青杠坡之战确是一场出师不利的恶战。应该说这步棋走得是不够好的。中央红军不仅在人员、物资和士气方面受到很大损失,还被迫改变了北渡长江的战略方针而转向西进。然而,毛泽东作为伟大的军事家,他的高明之处并不在于不打一次败仗,而在于打了败仗之后,能从败仗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多的时候则是因势利导,巧妙地从不利的战局中摆脱出来,将败仗转化为胜势,形成令人惊叹的战争转换。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就曾说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精确阐明了作战中“打”与“走”的辩证关系,也是对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战争目的的最好诠释。“打得赢就打”主要体现为进攻性,就是在战役战斗中,不放弃任何歼敌时机,主动进攻,速战速决。“打不赢就走”,则主要体现为流动性,就是不固守一城一地,这里不好打就到别处打。这一最深奥的战术原则就这样被毛泽东用异常通俗的表述一语道破。这一作战原则在教条主义者看来,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但它在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却实用有效。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赤水河要图

青杠坡战斗未能歼灭川军,红军反而陷入危险境地,毛泽东果断地指挥红军甩开双腿,驰骋于川滇黔边的高山峻岭之间。毛泽东的走,走出了四渡赤水的千古绝唱;毛泽东的走,走出了红军行动的主动权;毛泽东的走,走出了急流险滩,走向了光明的前程。

红军一渡赤水河后,迅速转向川滇黔边国民党军设防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此时,国民党蒋介石判断红军“已入死地”,必向南北两路逃窜,立即督令川军和滇军南北夹击,务求将红军在扎西地域一网打尽。国民党川、滇重兵不断峰拥而来,而毛泽东却泰然自若,他充分利用敌人常规思维判断上的失误,以自投绝地的行动,吸引敌人进入滇东北,在黔北地区的防务空虚后,方指挥红军分兵三路由扎西挥师东进,2月18日至19日在太平渡、二郎滩等地第二次渡过赤水河,杀了一个回马枪。于2月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勇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经红花岗、老鸦山战斗,将中央军吴奇伟纵队的残兵败将,赶至乌江以南。

红军在5天内共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部队士气空前高涨。

红军二渡赤水和遵义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不仅善“走”,更是会“打”。打才是目的,走却是手段,一切走都是为了打,以走创造战机,以打达到战役、战斗的目的。毛泽东以动制静,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与国民党军周旋,实现了自己的意图,诱使蒋介石将主力全部调至黔北地域,从而给红军留出了机动作战的充分空间。如果说一渡赤水这步棋还带有些被动的话,二渡赤水后就开始在棋盘上占有了主动权。毛泽东说:红军东返贵州,走活了一盘棋。

 

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城全景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也汲取了以往教训,采取稳健推进的进攻战略。红军多次寻战均未达到目的。蒋介石据此判定红军在鸭溪一带徘徊,系大政方针未定的表现,令各路纵队对红军实施决战。周浑元纵队放胆前进,集结于鲁班场。毛泽东决定先打中央军周浑元纵队。

3月15日晨,红军各军团进入指定地点后,待命向鲁班场的周浑元部三个师八个团兵力发起进攻。这是一步隐瞒自己战略意图,迷惑对手很重要的一步棋。战斗打响后就很激烈。中午,红军以主力向周部阵地全面猛攻,激战一直持续到晚上8时,战斗打成对峙状况。军委和毛泽东看到一时还不能解决战斗,当即果断地决定按计划撤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敌我双方伤亡都在千人之上。也许有人会问,几天前毛泽东力主不打打鼓新场,这次为何选中鲁班场来啃硬的?根据有关资料和红军战前布置及战斗结果看来,攻打鲁班场是一场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战斗,应该说,鲁班场战斗前,毛泽东已有了从茅台渡口三渡赤水河,用全军佯动,把国民党军引向川南,而后再出其不意,迅速四渡赤水,折返贵州摆脱追敌的战略构想,因此,红军在攻打鲁班场时从东、北、西三面进行围攻,特意在南面给敌留下一条退走通道,其目的是调动、迷惑敌人,而不与敌死打硬拼。若调动敌人离开堡垒阵地,则在运动中消灭之,如敌不出堡垒,也利于红军迅速转移。这次战斗,红军始终用走中有打,打中有走,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假结合,可真可假的战术;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红军手里,想打就打,想撤就撤,行动自如。连撤退时间和路线都在战前筹划好了的,一切部署和安排都很有分寸,战斗虽激烈,但章法井然。

红军撤出鲁班场战斗后,于3月16日晚和17日中午,全部由茅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从容地、大张旗鼓地向川南地域前进,并以一个团的兵力虚张声势,大造红军又要北渡长江的假象,主力则隐蔽在山沟密林中,待机行动。蒋介石根据飞机从空中侦察所得的情报,断定红军一定又要北渡长江了,他再次命令川军前堵,中央军后追,各路大军不断向川南、黔西北推进,准备在川南形成新的包围圈。

正当国民党军纷纷向四川古蔺地域前进时,红军则“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地与敌相对而行,于3月21日晚至22日上午全部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神不知鬼不觉地再次返回黔北。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红军迅速向遵义、仁怀之间南下向乌江前进。红军三、四渡赤水连续走的这两步棋,毛泽东完全掌握整个棋盘的主动权,蒋介石这时还被红军三渡赤水的佯动,骗得深信不疑,毫无察觉;尔后每走一步都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走了。

毛泽东指挥打仗,最善于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总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三渡赤水是公开的,就是让敌人知道;四渡赤水是秘密的,是不能让敌人知道的,意在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在广阔的空间中寻求机动。毛泽东说过:“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况军事活动。”红军四次渡赤水河,一个“调”字,被毛泽东用神了。

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毛泽东极尽虚实奇正之能事,连续三次声东击西,把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4月2日,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扎佐、狗场地区,而前锋部队直指贵阳,距贵阳城仅一步之遥,贵阳城内风声鹤唳,蒋介石一面令守军死守城池,一面严令各部火速增援,连发数道“万万火急”电报,令滇军主力孙渡纵队火速赶赴贵阳“救驾”。在此之前,毛泽东就说过:“调出滇军就是胜利”,这又是毛泽东的调兵韬略。兵逼贵阳是虚,调出金沙江沿岸的滇军是实。红军威逼贵阳,终于借蒋介石之手调出滇军主力孙渡纵队。但毛泽东却不急于挥兵入滇,而使出第二次声东击西,继续给敌方造成更大错觉。4月5日,他让部队摆出东向湘鄂西,欲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模样,以加重蒋介石的错觉,把云集贵阳的各路国民党军引向东去,让出红军西进云南的通道。

 

太平渡今貌

蒋介石彻底被毛泽东搞晕了头,确实按毛泽东给他的错觉调动部队,几十万国民党“追剿”军向黔东地区涌去之时,毛泽东则指挥红军迅速西进。此时,蒋介石才搞清毛泽东的目的,大呼“上当”,急令各路部队全力追击。毛泽东这时又第三次声东击西,指挥红军前锋部队于4月底威逼云南军阀龙云的老巢昆明。毛泽东要迫使蒋介石、龙云调动部队驰援昆明,为红军北渡金沙江扫清障碍。正当佯攻昆明的战斗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红军主力却悄悄地迅速北进,直奔金沙江。5月9日,红军全部安全渡过金沙江,待国民党“追剿”军两天后赶到江边时,渡口已空无一人了。

从第一次渡赤水河到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史中最辉煌的一页。三万多流动中的红军,不仅兵员缺乏,武器寡劣,还处于数十倍于我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不断围堵追截中,而毛泽东却在战局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的环境里,胸有成竹、料敌如神,指挥红军在一百余天里,打了大小40余次战斗,驰骋数千里,奇正圆合,虚实汇融,如入无人之境。既能指挥自己的部队,又能“指挥”国民党军。蒋介石懊恼之余,讲了一段痛心疾首的话:“我们有这许多军队来围剿,却任他东逃西窜,好像和我们军队玩弄一般,这实在是我们最可耻的事情,……将来战史上评论起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作者简介:

    费侃如,1937年10月生,江苏海门人。1982年任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1984年任副馆长(主持工作),直至1998年12月退休。研究员。主要成果 :专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论文《(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说质疑》先后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篇。撰写遵义会议陈列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红军医院纪念馆、苟坝会议陈列馆陈列大纲。四渡赤水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名誉理事、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