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 > 四渡赤水论坛 > 详情

土城之战

发布时间:2021-03-01 15:57:51 来源: 四渡赤水纪念馆 作者: yanyan 阅读量: ...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旬,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总结了红军五次反“围剿”战争的经验教训,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议在讨论今后战略发展方向时,鉴于四川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比黔北地区为好,故改变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制定了北渡长江,会合四方面军,在四川创建根据地的战略计划。

一月二十日,军委下达《渡江的作战计划》,提出红军北渡长江的初步任务是,“由松坎、桐梓、遵义地域迅速转到赤水、土城及其附近地域,渡过赤水,夺取兰田坝(泸州市对岸)、大渡(纳溪属)、江安之线的各渡河点,以便迅速渡江”。同日夜,军委向各部下达行动命令,要求“迅速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集中,以便争取渡过赤水的先机。必要时在赤水以东地域,与追击和截击的敌人一路进行决战”。全军分左中右三路向赤水方向进发。红一军团自桐梓、松坎地区向西北疾进,在温水、东皇殿(今习水县治)击走黔军侯之担部,于二十四日进占土城镇,并乘胜向赤水县城推进。

1630310490(1).jpg
毛泽东、周恩来指挥青杠坡战斗处——土城大埂上

土城位于贵州西北,是赤水东岸的重要渡口,当黔北大道要冲。其东、南、北三面,山岭绵结,地势险峻。军委对于土城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视,把攻占并巩固土城,作为实现北渡长江、进而“赤化四川”的重大步骤。命令三、五军团进入土城东面的石羔咀、青杠坡阵地。这期间,四川军阀刘湘二十一军教导师第三旅郭勋祺部、独四旅潘佐部和模范师第三旅廖泽部先后进抵土城以东地域;教导师第一旅章安平部、五师十三旅达风岗部进抵赤水城南的旺龙场、复兴场地域。

二十七日,敌郭勋祺部由关子门、枫村坝尾追五军团。红军节节抗击,逐次退至土城东之青杠坡、石羔咀一带,凭险阻击,予敌以重大杀伤。敌派手枪营、机炮营各一部增援,激战至深夜。赤水城南方向,一军团连续二日与敌激战。一师在黄皮洞与章安平旅遭遇后,敌先据两侧高地,以追击炮,机枪施行火力封锁,陷一师于三面包围之中,三团几经冲锋,连排两级干部大部伤亡。二师在复兴场地区与达旅的战斗也不顺利,后奉令回援土城。

军委为给川军郭勋祺部以决定性打击,扫除渡江障碍,决定集中全力发动总攻。中央负责军事指挥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均亲临前线。朱德到三军团四师,总参谋长刘伯承到五军团。二十八日拂晓,在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亲自指挥下,五师向青杠坡敌右侧突击,四师主力向青杠坡背后攻击,五军团附三军团教导营向石羔咀以东突击。青杠坡下是道深沟,两旁峭壁夹峙,险峻异常。战斗打得极其艰苦、剧烈。郭敌和潘、廖两旅援兵共约十个团,依据险地、工事进行顽抗。双方反复争夺,冲锋达十余次。敌在优势火力掩护和督战队威逼下,步步向土城镇进逼,一直打到镇东白马山军委指挥部前沿。红军遭到很大伤亡。在这紧急关头,军委命令干部团及自北面赶回的二师投入战斗。干部团在第四营的重机枪掩护下,一、二营战士(全系原步校学员、连排干部——笔者)头戴钢盔,勇猛冲锋,连续夺回几座小山头。郭旅第八团伤亡过半,阵地动摇,官兵几经溃退,均被督战队阻止。郭勋祺亲率预备队及机炮营、手枪营增援,并严令各团长:官兵凡后退一步者,不问情由,一律就地枪决。其时,潘、廖两旅亦倾全力拒止。战斗越发剧烈,双方来回冲杀达数十次。敌虽受重创,但仍固守阵地,战斗胶着。恶战中,险情环生。董必武、林伯渠及邓颖超、贺子珍等所在的干部休养连撤退时,遭敌火力拦截,幸被干部团一部救援,方化险为夷。朱德总司令也是在一个排的掩护下,仓促撤退出来的。

傍晚,中央军委主要领导同志开紧急会议,根据当日战斗及周围敌情,认为原定由赤水北上,从泸州至宜宾间渡长江的计划已无法实现,决定迅速撤出战斗。

1630310550(1).jpg

土城之战,是一场恶战,一场拉锯战、消耗战。中央红军无论在人力,物力、士气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损失。据敌方材料,“综计各路毙‘匪’约在三千以上”。有的材料记载:红军伤亡四千多人。敌称之为“土城‘大捷’”。战斗甫告结束,郭勋祺即被越级提为模范师师长。自此,川军狂妄、嚣张起来,说什么红军“畏我如虎”,“死届眉头,困兽作斗”,“屈指剿灭,当不远矣”。先后调动四十余团兵力,在西起横江东至古蔺一线实施追击、拦击,切断通往长江南岸的各要道,隘口,使红军连续遭到损失。二月七日,军委通知,“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能实现”,要求各部“迅速并立即脱离四川追敌,向滇境镇雄集中”。

一渡赤水,由于是在战斗失利、敌情严峻的情况下进行的,故时间较仓促、行动较匆忙。当军委决定不再与敌恋战后,领导同志立即作了分工,抓紧撤退准备工作:周恩来负责架设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彻夜,前线枪炮声不断,后面准备工作紧张进行。为了迅速脱离敌人,再次实行了轻装。中央纵队将机器、笨重物资沉入赤水河,三军团将全军仅有的山炮抛入河中。二十九日拂晓,全军按照部署,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及土城上下游渡口开始渡河。一渡赤水,同其后的几渡赤水比较,相同的是,都体现了我军关于“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干、赔本不来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原则。当总攻不利,军委根据毛泽东建议,当机立断,与敌脱离接触,避免了造成更大的伤亡和被动,给以后的几渡赤水创造了条件。

1630310559(1).jpg
青杠坡战斗

这较之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在“左”倾路线军事领导入的指挥下,打硝石、资溪桥、浒湾,明知不利,仍连日进攻,死打硬拼,造成重大损失,最后不得不退出创建四年多的中央苏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一渡赤水毕竟是在土城受挫的情况下进行的,处于被动的局面,西进途中仍不断受到川军袭击,未完全摆脱危险境地。这同尔后的几渡赤水,是有很大不同的。第二、三,四次渡赤水,每次都采取高度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因行动出敌意外,致敌错觉,屡屡打乱其战斗部署,使其行动失措,予我以可乘之机。遵义战役,红军歼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的胜利,就是这种巧妙战术的生动体现。从而使红军在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顺利跳出了二十余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来源:《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苑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