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研究 > 四渡赤水人物 > 详情

邓萍

发布时间:2020-11-15 15:12:13 来源: 四渡赤水纪念馆 作者: 吴林侠 阅读量: ...

image.png

邓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30年,邓萍出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任红5军军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邓萍协助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挥部队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1935年,邓萍在指挥红3军团先头部队攻占遵义城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邓萍牺牲,彭德怀肝胆俱裂

1935年2月27日黄昏,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率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来到遵义老城北门外拱安关斜对面、湘江河东岸的土埂边侦察敌情。天快黑了,邓萍举起望远镜观察敌人的行动。邓萍一边观察,一边对张爱萍说:“你们先钳制住守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今夜发起总攻,一定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他又叮嘱张爱萍说:“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邓萍的话还没说完,被一颗突然飞来的子弹击中头部,他头一歪,一头倒在张爱萍的右臂弯里,殷红的鲜血喷溅在张爱萍的袖子和衣襟上。当张爱萍抬起右臂扶起邓萍的时候,发现年仅27岁的邓萍已经停止了呼吸。随即,张爱萍用电话悲伤地向军团长彭德怀报告了邓萍牺牲的消息:“邓参谋长牺牲了。我们一起在前线观察……是九响枪子弹打中的,从前额打进从后脑出来,血流得很多,我的手臂都染红了……”听筒另一边先是沉默,紧接着是一句撕心裂肺的咒骂:“你们这些猪养的、狗养的,统统给我死了算了! ”然后是狠狠地摔电话的声音。彭德怀当晚见到邓萍遗体时,已是泪流满面。邓萍的遗体被安放在一块背风的洼地里,一盏风雨灯挂在一棵小树上,发出昏黄的光。彭德怀轻轻揭开盖在邓萍身上的白布被单,默默地注视着战友苍白的遗容,心如刀绞。他掏出手巾,小心翼翼地为邓萍擦去脸上的血迹和尘土,低头默哀,四周一片寂静。彭德怀缓缓抬起头来,小声对张爱萍说:“给参谋长换身新军装,如果没有,到总供给部去领,就说是我说的。”


image.png

邓萍牺牲时倒在张爱萍怀里

邓萍突然牺牲,给彭德怀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心灵重击,使他肝肠寸断、撕心裂肺!这位身经百战的硬汉子也禁不住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彭德怀擦了擦眼泪,掏出怀表,手拿着电话筒几乎在吼:“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临近拂晓,遵义老城被红军攻下。

找到邓萍遗骸,彭德怀了却夙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遵义人民开始寻找邓萍等烈士遗骸。1952年秋,遵义地委和专员公署召开会议,要求务必要找到邓萍同志的坟墓。由于当时没有人知道邓萍埋葬的位置,遵义干部群众历经数年艰苦的奔波寻找,仍然没有下落。1957年夏天,时任遵义地委书记的李苏波接到了当时的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苏振华传达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指示:中央军委十分关心寻找邓萍同志遗体埋葬处这件事,希望当地政府帮助寻找邓萍遗骸的下落。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情况:由于当时战事紧张,当晚就在红三军团驻地的街上,买了一副黑漆棺材装殓遗体。由红军指战员掩埋在遵义城北郊山坡,没有立碑记载。当时受命寻找邓萍遗骸的遵义市民革主委、政协副主席朱振民等人,根据北郊山坡和黑漆棺材这两条线索,开始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经过七八天的走访,他们终于在遵义城松子坎一家老榨油坊里找到了老工人王华轩,了解到有一位牺牲红军的遗体是从遵义老城干田坝抬到新城罗庄,买颜家的棺材装殓,埋在当时的地主罗徽五家的坟山上。王华轩引着他们来到现场,指认了埋葬这位红军的坟墓。根据这些情况,朱振民等初步判断,罗徽五家坟山上的坟墓是红军坟。经遵义地委同意,朱振民等邀请时任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曾在邓萍身边工作过的原红三军团四师司令部侦察参谋、十二团作战参谋孔宪权一起开坟辨认遗骸。揭开棺木,他们看见死者只是左额骨露在外面,其余都被蚂蚁和泥遮住了。死者穿的是短呢大衣,衣扣是铁制品,已生锈。大衣里面是呢制西式背心,背心下是毛线衣,已经腐朽。下装已完全腐烂,脚下有两块橡胶质地的鞋底。把遗骸头部的泥土轻轻扒开,发现右耳上额骨有一小孔,脑壳后有两条裂缝。为了确认遗骸的身份,李苏波指示将棺木盖上,保护好现场,同时电请时任贵州省军区政委、与邓萍共事多年的老红军石新安来遵义作最后辨认。经请示国防部同意,石新安来到遵义,邀请遵义地区医院骨科医生和当年带路的农民一起到现场察看。通过现场找到的金属衣扣、裤扣、毛衣碎片、胶鞋底等遗物,发现的牙齿、头发、疮痕、弹痕等特征,确认是邓萍同志的遗骸。


image.png

邓萍的部分遗物

石新安政委捧着邓萍同志的头骨,止不住热泪盈眶。在场的李苏波、朱振民、孔宪权等领导同志,都肃然静默,泪水长流。得知邓萍遗骸找到的消息,彭德怀终于了却了一桩重要的心事。

亲自撰写简历,彭德怀笔端情深

1959年,国防部把彭德怀亲笔撰写的《邓平同志的简历》寄给遵义地委。(这里的“萍”字写为“平”字。据张爱萍将军回忆,邓萍同志生前“萍”字和“平”字都在使用)。同时,国防部还寄来了彭德怀亲笔题写的墓名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参谋长邓平同志之墓”。字体苍劲有力,直径约有十二公分。 李苏波将简历和题字交给了修建邓萍墓的负责人,要求照设计的墓碑大小,把碑字按原体适当放大,简历写成汉字正楷。 1958年夏天,遵义地委、地区行署,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邓萍同志遇难处附近的小龙山上修建邓萍烈士墓。当年动工,1959年初建成。墓室由砂石料砌成,呈“凸”字形。墓地设计庄严朴素,四周都是常青树木。


image.png

1959年第一次迁建的邓萍墓

1959年清明节,遵义举行了隆重的邓萍遗骸迁墓仪式。因为“庐山会议”上受到批判,彭德怀未能成行。1966年4月的一天,时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彭德怀从成都前往宜宾视察,当他得知车已驶入富顺县境内时,急令停车。彭德怀下车眺望,只见沱江蜿蜒流淌,帆影点点; 丘陵起伏绵延,一片碧绿。彭德怀不由得感慨:“真是地灵人杰啊!难怪英才辈出。三十多年前,我有一位亲密战友,就是这里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长征途中牺牲了!”说罢,他神情凝重,久久伫立。彭德怀怀着无限深情凭吊的亲密战友,就是在遵义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邓萍。

(来源:《党史博采》2009年第5期。作者:张小灵  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