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杠坡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距土城古镇约三公里,青杠坡四周高,中间低,为一葫芦形山谷,是习水到土城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从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到达土城后,国民党川军郭勋祺部尾追而来,与断后的红五军团接火,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又在进占赤水县城时于黄陂洞、复兴场受阻,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中革军委决定,利用青杠坡的特殊地形,伏击尾追之川军,然后轻装前进。1月28日上午,战斗打响,红三军团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负责战场指挥。由于情报有误,红军对国民党军力量估计不足,国民党军不是四个团而是八个团,且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关键时刻,红军干部团冲锋陷阵,红二师从元厚跑步回援,才稳住阵地。这场战斗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红军伤亡三千余人。根据战场形势,中革军委果断地命令红军撤出战斗,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沱,及元厚沙沱西渡赤水河,拉开了毛泽东同志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之战的序幕。

青杠坡战斗也称土城战斗,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共和国的三位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长征四老(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徐特立)、五位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飚、张爱萍)、六大将(陈赓、张云逸、肖劲光、罗瑞卿、黄克诚、谭政)、七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及数百名开国将军参加了这场战斗,被称为我军参战级别最高的战斗。
而今,中共习水县委、习水县人民政府在青杠坡战斗遗址建成了“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铁血忠魂雕塑等,200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
(罗辑/文 熊洪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