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28日,在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村,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川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史称“青杠坡战斗”。
大埂上中央军委指挥所旧址
青杠坡战斗,中央军委指挥所设在习水县土城镇五星村大埂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云逸、李富春等领导人曾在此指挥青杠坡战斗。大埂上海拔近600米,可以远观青杠坡战场的概略地形;可以俯视山脚下水狮坝中央红军主力的集结地。
大埂上远眺(左下方为水狮坝,右前方是赤水河)
1935年1月28日,彭德怀、杨尚昆按照中革军委对青杠坡战斗的行动部署,指挥红三军团、红五军团抢占青杠坡的有利地形,准备伏击尾追而来的敌军。28日拂晓,青杠坡战斗打响,但敌军并没如毛泽东所料,来到红军的包围圈,而是从后面包抄,先行占领了青杠坡的制高点营棚顶,红军从最开始准备打的伏击战变成了佯攻战。敌人居高临下,红军连续奋战4小时,红军部分阵地被敌军攻占,而且敌军的后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投入战斗。
80年代,某部官兵在大埂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危急关头,正在大埂上军委指挥所的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总参谋长主动请缨,亲上火线指挥。朱德总司令亲上火线指挥,极大的鼓舞了红军将士的士气。下午2点,红军向敌军阵地发起总攻,干部团与回援的红一军团二师并肩作战,从正面发起连续反攻;红三军团打左翼;红五军团从右路包抄,经过红军指战员的浴血奋战,反复冲锋后击退国民党川军,占领营棚顶一线高地与敌军形成对峙,战场局势得到了暂时稳定。
2007年,红军破译科长曹祥仁之子曹冶重走长征路在大埂上
在大埂上,毛泽东审时度势,酝酿出西渡赤水河的计划。28日下午,中革军委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作出红军轻装从土城等处渡过赤水河,向川南挺进,伺机北渡长江的决定。1月29日凌晨,红军从土城的浑溪口、蔡家沱,赤水元厚渡口一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
大埂上中央军委指挥所旧址
1980年,习水县文化馆在在大埂上竖石碑标示,碑高1.5米,宽0.8米,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大埂上中央军委指挥所旧址作为“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保护点,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行燕整理)